1月8日,國內對新冠病毒感染實施“乙類乙管”后,曾經遍布街頭巷尾的核酸采樣亭也從公眾視野中很快消失。人們想知道,數量龐大的核酸采樣亭都去哪兒了?當時每個數萬元的核酸采樣亭現在就白白閑置浪費掉嗎?


2月14日,記者在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福明街道新城社區看到,一度閑置的核酸采樣亭被寧波市社會治理工作中心改建為“網格驛站”。社區網格員在此開展平安反詐、食品安全政策宣傳,調解居民之間的矛盾糾紛,甚至還搞起了優生優育咨詢服務。
寧波市鄞州區福明街道新城社區黨委書記徐芳云表示,這個網格驛站除了宣傳政策之外,還想建成一個“清涼驛站”,提供一些茶水、綠豆湯等,供居民使用。


嘉興市平湖市推出了100個核酸采樣亭改造計劃,首批12個改造為“騎士加油站”,新增桌椅、飲水機、微波爐等便民設施,供快遞小哥、外賣騎手等戶外工作者使用,并納入網格屬地管理,確保常態化運作。
外賣騎手李恒儒表示,“騎士加油站”內設置應急藥箱,自己一旦發生擦傷可就近護理,各種便民措施讓人很暖心。
據主管“紅色驛站”工作的平湖市委組織部副部長朱娜介紹,平湖已建135個“騎士加油站”,分布在城鄉商業綜合體、商務樓宇。這次由核酸采樣亭變身而來的“騎士加油站”則將延伸到便民市場、街邊商鋪、馬路邊。
“今后使用功能上也將進一步進行拓展,比如組織部門和人力社保部門聯合,在此展示用工信息,為勞動者就近就便提供就業機會等!敝炷日f。

在杭州市余杭閑林街道,一處核酸采樣亭改為“愛心補給站”。在志愿者的操持下,免費提供養生茶、常備藥等,供社區居民取用。閑林街道山水社區工作人員林丹認為,核酸采樣亭是一個時代產物,把它改成了“愛心驛站”,也可發揮更大作用,以免閑置浪費。
浙江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研究員夏學民表示,雖然核酸采樣亭作為新冠疫情防控時期的特殊公共設施,如今隨著疫情防控的調整而淡出,但是三年來全員核酸檢測(排隊領取“通行證”)給每一個中國人留下了“不可磨滅的記憶”,成為這段歷史的標志物。
夏學民建議,一方面把閑置的核酸采樣亭妥善改造為“志愿服務站”“應急救護站”“文旅宣傳窗”“流動職介所”等,使其發揮余熱,實現“再就業”;另一方面,有關部門不妨利用閑置的核酸采樣亭組建“中國防疫博物館”,用實物檔案珍藏屬于全體中國人的這段寶貴歷史,激發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加油奮進的愛國熱情。
(通訊員 張善仁 記者 趙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