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證券時報社主辦的“2022年中國金融機構年度峰會暨2022中國證券業資產管理高峰論壇”在深圳舉行。財通證券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馬曉立在主題演講中表示,在資本市場深化改革和以個人養老金為代表的長期增量基金入市的背景下,公募基金市場正進入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機遇期。
尤其是2019年后,券商資管大集合公募改造拉開序幕,券商資管積極尋求主動管理轉型,公募化浪潮加速推進。在馬曉立看來,券商資管開展公募業務的優勢,主要體現在券商的內部協同與資源聯動上,投融聯合是券商服務實體經濟的必經之路。如今,券商資管已在固定收益、權益投資、多資產投資等不同的業務領域展現出了自身特色。
券商資管公募增速明顯
“盡管券商資管公募整體業務量還比較小,但近幾年來業務的增速是明顯高于市場平均水平的!瘪R曉立介紹,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券商資管公募管理規模首次接近1萬億元,達到了9752億元。
從結構來看,券商資管公募業務頭部效應明顯。其中東方紅資管無論在管理規模還是產品數量上都穩居業內第一;其次是財通證券資管,公募非貨管理規模也突破了1300億元;此外,中銀證券、華泰證券資管、國金證券資管等機構也超過100億元,成為公募市場的重要參與者。
從類型來看,各家機構普遍依據其資源稟賦,快速布局產品線,展現了差異化發展特色。目前行業公募產品類型已經比較全面,覆蓋了固收、“固收+”、靈活配置、指數、FOF、REITs以及貨幣基金,其中固收類產品仍占較高的份額,占比超過了36%。資管新規以來,主動權益類基金也迎來了良好的發展,目前占比超過10%。
基于這些年的實踐觀察,馬曉立認為,券商資管開展公募業務同樣有一定優勢,主要體現在證券公司內部的協同聯動資源上。
首先,券商資管有自身渠道的天然優勢,第一桶金絕大多數來自券商營業部。隨著券商財富管理轉型的推進,和基金投顧業務的逐步成熟,券商更要求資管強化優質產品供給,發揮資產配置能力,為財富客戶提供一攬子產品和服務解決方案,從而實現資產管理向財富管理的轉變。
其次,投融聯合是證券公司服務實體經濟的必經之路。因此券商資管與公司投行板塊之間的協同也越來越密切。投行板塊善于挖掘資產,而券商資管善于篩選資產、匹配資產端和資金端的需求,兩者可以碰撞出許多火花——REITs就是典型案例。此外,券商資管還可以與研究所、兩融、衍生品等板塊聯動合作。
多元配置
打造特色優勢
經過近十年的發展,各家券商資管在固定收益、權益投資、多資產投資等不同的業務領域展現出了各自的特色,乃至建立起了護城河。數據顯示,截至三季度末,共有東方紅資管、中信證券資管、中泰證券資管和財通證券資管4家機構的權益類公募基金規模超過150億元。
“固收投資更是券商資管的傳統強項!瘪R曉立表示,資管新規發布之后,券商資管積極推動產品快速實現凈值化轉型,逐步拓展固收公募產品線。一方面,根據資管新規配套指引,將過去的大集合申請改造為固收類公募基金(含保證金產品改造成的貨幣型基金)。另一方面,擁有公募業務資格的券商資管則積極發揮牌照優勢,通過新發貨幣基金、債券基金、“固收+”基金等產品,積極布局低波動產品線。
值得注意的是,各類資產管理機構都在傳統股債投資的基礎上,積極探索多資產投資,力求滿足不同投資者的配置需求。多家券商資管發行了FOF、REITs、指數量化等公募產品,例如2021年券商資管新成立的FOF產品僅有6只(不同份額合并統計,下同),而今年以來,這一數據已達到了15只。
馬曉立指出,券商資管在開展公募FOF和REITs業務方面是具備優勢的。公募FOF的投資對象是公募基金,與券商研究所的客戶類型有比較高的一致性,在基金產品篩選、基金經理調研方面比較便利。公募FOF和買方投顧也有很多相似之處,券商資管可更多運用FOF產品與財富管理板塊實現深度協同。
而REITs發行工作實質是基礎設施資產的IPO,是類投行業務。券商資管多年來在資產證券化方面積累了客戶儲備、項目經驗、團隊能力,都可以為公募REITs的展業提供助力。公募REITs試點一年多來,券商資管充分發揮整合發行能力、定價能力和項目運作能力,通過投資與投行之間的聯動,銜接一二級市場,切實服務實體經濟。
在資本市場深化改革和以個人養老金為代表的長期增量基金入市的背景下,公募基金市場正進入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機遇期!霸诠假惖郎,券商資管作為一支重要的發展力量,將以客戶財富保值增值為核心使命,持續打磨投研核心競爭力,在行業發展道路上更加奮發有為!瘪R曉立表示,財通證券資管也將繼續做出更有意義的探索,攜手合作伙伴與同業機構更好地服務資本市場改革發展,與實體經濟和基民財富管理需求。